日前內政部通過《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》修正,讓全台二千八百座公墓空地可進行太陽能發電之用。不過,該項政策卻引發網友與民眾反彈,諷刺與「非核墓園」無異。
政府為拚二○二五年「非核家園」,積極尋找替代性綠能發電,原本並非壞事,但實施後會不會破壞到原本的青山綠水,也應納入考慮。內政部前不久宣布要將全台二千八百座公墓空地,都全面設置太陽能發電板。我們不禁要問,這樣的政策究竟有沒有經過「環境影響評估」?其次是台灣各公墓附近空地,原本多是綠草如茵,或提供民眾假日休憩之用,全部蓋起太陽能發電板後,這些綠地等於被「快速」消滅,如此壓縮民眾使用空間值得嗎?另在能源政策上,太陽能就現階段而言,其發電效率尚不足替代全國的主要發電來源,在各界尚未有共識前,政府未加思索能源效率產出比例與對環境的危害,就以急就章方式全面推行,這樣的政策,難免「顧此失彼」。
網路最近更有曾於太陽能光電板製造廠上班的民眾批評,「太陽能根本非綠能,太陽能板發出來的電,要五年後才能抵消製造太陽能板所耗費的電力,且太陽能光電板,隱藏一個比核能發電更大的問題,「太陽能光電板,一旦廢棄後,目前並沒有廢棄方法,也沒地方可置放」,全台二千八百處公墓空地都設置太陽能光電板,數量龐大,廢棄後又何處去?這些在在需有完整配套措施,才是對全民負責的態度。
平心而論,公墓空地設置太陽能板,背後隱藏核四停止運轉後,能否徹底解決未來缺電的危機,穩定的供電與否,甚至影響到外資到台灣投資的意願,政府在政策施行前,最好先傾聽民意,再做通盤規劃,方為上策。